
李树楠(1936~2018),被称为“蟑螂教授”,著名药物学家和药物发明家。 云南腾冲县人,195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1982年,大理医学院成立,他调到学院任教,主持药理研究室的工作。曾任大理美洲大蠊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在30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主讲《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剂学》《新药研究申报与开发》《中医药学》等本专科及研究生课程共5门18000多学时,培养医学生万人以上。
李树楠先后发明治疗各种创伤、溃疡、结肠炎、肺结核空洞的新药“康复新液”,治疗心血管病新药“心脉隆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肝龙胶囊”,均已批准生产,并获发明专利。进行“康复新液”的升级换代产品“新康复新液”、抗衰老新药“抗衰胶囊”和“东方不老”系列护肤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他首创了从一种动物药材中提取分离出有不同治疗作用的多种新药的连环工艺技术,发现了“康复新”对组织和细胞的修复再生作用,“心脉隆”的强心作用和“肝龙”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上述三种新药已批准上市,年产值数亿元。抗肝硬化、抗衰老,同时增进视力听力和老年人白发逐渐转黑的新药已进入临床预试验阶段。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蟑螂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蟑螂体内有药用成分,也有无用或有害成分,甚至携带病菌或寄生虫卵,因此使用效果和安全性都难以保障。在研究蟑螂之初,他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选择用一个木箱来饲养,专门设置了投放食物和水的地方。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蟑螂饲养成功,但蟑螂有用成分的提取对于当时条件落后、经费有限的他来说是一个巨大困难。他甚至到医院卖血来换取科研设备的经费,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研究工作也进展缓慢,他找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中研究员,希望他能提供技术的支持。在他们俩合作期间,陆续有一些年轻的研究员加入到研究行列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究,他们终于从蟑螂中提取了促进伤口愈合的有效成分,并把它做成了中药制剂。但新药的推广,需要进行动物试验,李树楠教授决定“以身试药”,随着实验的成功,新药被批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李树楠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历时30余年致力于美洲大蠊的研究及产业化。他的研究成果康复新药剂、肝龙胶囊、心脉隆注射液等,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今天,用蟑螂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在国内多家药厂大量生成,每年创造数亿元的经济价值。受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蟑螂并改变了对蟑螂的看法。蟑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收入,而且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健康。因而,人们称他为“蟑螂教授”。
李树楠忘我工作,成绩卓著,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他先后当选为全国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大理州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五大代表;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省特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